近日,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管、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主办的《中国机构编制》杂志刊发了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委编办行编科科长蒋文君署名撰写的《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激发基层发展活力动力》一文。
文章称,池州市贵池区以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着力解决乡镇(街道)权责不对等、编制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员力量配备不足等基层治理难题,激发乡镇(街道)活力,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据文章披露,池州市贵池区推动编制下沉,通过改革将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撤销的4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人员、编制下放至乡镇(街道)管理,将原计生服务所、财政分局的人员编制整体划入属地管理。调整后,乡镇(街道)行政、事业编制总量增幅达4.8%,下沉派驻机构事业编制353名,重点保障基层一线用编进人需求。
此外,贵池区针对乡镇(街道)机构设置与上级条线部门简单对应、科室划分过细、职能重复交叉、工作忙闲不均等问题,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加强全区统筹,围绕管理服务要求和基层群众需求,结合基层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等重点职责,统筹整合职能相近的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综合整合党政综合、基层党建、经济发展、便民服务、平安法治、综合执法机构。
贵池区赋予乡镇(街道)一定自主权选择设置相应机构。根据各乡镇(街道)功能定位、主要职能和产业发展情况,实施差别化机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设置了船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城乡统筹发展中心等事业单位,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在保障中心、支撑特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机构限额内,全区20个乡镇(街道)职能机构由166个整合为152个,使乡镇(街道)机构设置在“物理重组”的基础上催生“化学反应”。
贵池区深化乡镇(街道)与部门派驻机构的工作统筹,制定《加强区级部门派驻机构属地管理的暂行规定(试行)》,完善双重管理、健全考核激励、严格日常管理监督、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赋予人事征得同意建议权等机制,通过人员协作、职能下沉、资源互通等方式,推动区级部门权力下放、队伍下沉、重心下移,形成“镇街吹哨、部门报到、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坚持以做强网络、夯实一线为导向,筑牢支撑体系,建立区级领导联系村(社区)党支部、乡镇(街道)班子成员联系网格制度,整合市场监管、消防安全、城管执法等专业力量“下沉报到”,进一步夯实网格治理力量。
规范议事协调机构方面,贵池区严格管理口径,全面清理“存量”,明确乡镇(街道)不设议事协调机构,现有议事协调机构全部撤销,除中央有明确要求的外,乡镇(街道)职能机构不再加挂各类牌子,20个乡镇(街道)加挂牌子总数由254个减为21个,减幅达91.7%,坚决整顿“墙面上的形式主义”,注重“向上对口”转变为“向下对应”,有效缓解了机构多、牌子繁、头绪杂等问题。
蒋文君总结经验称,实行统筹设置和扁平化管理,改革合并乡镇(街道)原有的七站八所,职能配置上注重整体强化基层党的领导、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同时坚持因地制宜,解决功能定位不准、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派驻机构由乡镇(街道)统一指挥、协调联动,初步构建起简约高效便民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
此外,加大统筹全区各类编制资源,着手解决基层治理力量不足问题,坚持增减平衡、动态调整。结合基层实际,进一步加大下沉基层的力度,重新核定乡镇(街道)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划转实现无缝对接,确保工作连续性。对乡镇(街道)用编进人计划优先安排,实现人员应补尽补,强化乡镇(街道)基本保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