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从手机、汽车到机器人,不少知名企业把产品发布会搬上直播,尤其是身处科技前沿和产业蓝海的企业产品发布,每次都会引来巨大关注。
这首先是好事,说明人们更加关注企业发展了。更何况,发布会就是给公众看的,有人关注才算得上基本合格。这同时也说明,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已经跟大众建立了很强的黏性,用户既是服务目标,也可以成为品鉴员、质检员甚至推销员。
最近,某品牌发布人形机器人IRON,就遭遇了颇为戏剧性的一幕。先是有网友质疑“真人扮演”“猫步太像人了”,公司多次辟谣但仍然无法消除质疑,只能一镜到底,现场拆衣,拉开拉链,露出硅基“骨骼”与“内脏”。公司股价也随之先挫后扬。
不知道这场颇为曲折的互动,是预先设计还是自然发生的,但至少说明:既然是公开的发布会,就可能面临各种声音甚至质疑,对此企业要有客观看待的平常心,也要有能从容应对突发状况的硬实力。
在当今这个网络社交深度下沉、线上线下高度互动的时代,几乎没有企业可以避开网络舆论影响。有的网络舆论可以形成企业的“口碑”,不仅为企业带来流量和销量,还可以影响企业的股价和前景预期。而有的网络舆论则成为企业的一种“负债”,处理不好还会越滚越大,严重的甚至可以拖垮企业。
而且,这种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还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常常表现为前期捧得高高的,后续又出现翻车、背刺、反噬等。
没有上热搜的企业发布会通常被认为是不成功的,但是上了热搜的,却也未必赢了。这些现象都让企业不得不去思考,到底该建立一种怎样的网络营销价值观?
唯有真诚可以换来真诚。一时的浮夸和喧哗,也许能够带来短暂的流量与销量,但是长久来看,一切名不副实的营销也终有代价,只不过较为滞后罢了。相比花里胡哨的、天花乱坠的、浮夸做作的,简单的、坦诚的,甚至有时显得笨拙的,反而更容易赢得大众喜爱。
当然,科技创新不容易,看似一点点进步的背后,可能是无数次的实验、修正与打磨。合理的质疑,能够促成信息进一步公开,增进大众对产品的了解,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意见参考;但恶意的无端指责,则会让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并不利于创新发展。
从网友的角度讲,质疑和批评应当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要深刻认识到,网络环境也是营商环境的一部分,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健康的舆论生态,健康的舆论生态也滋养和约束着正当而积极的网络营销。
因此,网民“围观”企业发布会不妨多一些格局意识,对企业的创新多一些鼓励包容。企业也要明白,真金不怕火炼,只有踏实的研发和过硬的技术,具备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够脱颖而出,使企业真正行稳致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