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项与琉球相关学术活动陆续举行。
据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国日本史学会2025年年会在福建福州举行,会议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由福建师范大学承办。我所杨伯江所长、科研处处长唐永亮研究员、社会文化研究室胡澎研究员、外交研究室孙家珅助理研究员、综合战略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陈刚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参加会议。
杨伯江所长以《1971年“冲绳协定”与战后东亚国际秩序》为题,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在深入解读一系列相关国际法文件基础上,回顾了战后东亚国际秩序变迁过程,重点指出1971年“冲绳协定”以非法的“旧金山和约”为依据,事实改变了地区格局,使战后东亚秩序走向扭曲、异化。这一过程充斥着合法性缺陷,对抗、排他战略意图明显,中国学界应深化相关研究、以历史与法理逻辑的统一维护国际正义、捍卫国家利益。
唐永亮研究员主持开幕式,胡澎研究员、孙家珅助理研究员、陈刚助理研究员分别围绕战后日本女性运动、美国占领时期琉球文化艺术的双重建构、明朝末年中琉日关系等主题,在分组讨论中做发言汇报并参与讨论。
据福州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11月7日,由福州市文物局主办,福州市博物馆承办的《闽人三十六姓与琉球王国》专题讲座在福州市博物馆举办,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区域与国别学院副院长赖正维主讲。
讲座中,赖正维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生动的讲述方式,深入剖析闽人三十六姓东渡琉球的历史背景、文化交流及对琉球王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展现了闽人在琉球王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让与会者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讲座现场氛围热烈,互动环节中,与会者踊跃提问,围绕闽人三十六姓的具体事迹、与琉球的文化交流的细节等核心问题,与赖正维教授展开深度探讨。赖教授耐心答疑解惑,进一步阐释了闽人三十六姓在福州与琉球友好交往中的纽带作用,以及这段文明互鉴历程对当今国际文化交往的现实启示。
据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人文艺术系微信公众号消息, 11月13日晚,由福州大学图书馆、至诚学院及教务处联合主办的“书香至诚悦读汇”之“书香名家汇”第5期,在校史馆论坛区圆满落幕。本次讲座以“历史与现实:中琉关系纵横谈”为主题,我院人文艺术系旗下品牌读书会——怡山书苑,作为协办单位深度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荣幸地邀请到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的博士生导师谢必震教授作为主讲嘉宾。谢教授以深厚的学术功底,为在场师生清晰梳理了中琉人民源远流长的交流史,并深入剖析了当代双方关系的现状与根源。
谢必震教授为至诚师生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讲座,围绕福州与琉球的历史渊源徐徐展开。他通过生动的讲述与福州相关中琉历史遗址的展示,让师生们拓宽了视野,深刻领会到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在联结中国与琉球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讲座中,谢教授也着重指出,当前中琉关系受多方反动势力干涉,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形势。而重修中琉关系,不仅是推动中日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助力,更对缓和两岸关系、促进国家统一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谢教授的生动讲述,每一位同学都重新认识到中琉关系对国家发展的战略价值,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深感这场讲座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意义。
据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官网消息,11月14日,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杨斌应邀为中心师生开展题为《江南的海贝:海洋亚洲中的琉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郭满副教授主持。
杨斌教授从海贝作为贝币的历史源头讲起,追溯贝币的产地、运输路径,以及其地域分布。通过爬梳史料,杨斌教授为师生呈现了贝币从印度洋海域向中国传递的路径,显示中国与海外的贸易的历史。明清时期与中国保持朝贡关系的琉球,在其进贡的物品中也有大量的贝币,说明了琉球的贸易空间及其物品交换范围。
讲座结束后,杨斌教授与在场师生围绕区域全球史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与讨论。本场讲座兼具全球史、海洋史的研究视野,启迪中心师生从全新的角度审视自身研究的学术课题。
据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官网消息,11月15日,琉球大学副校长木暮一启教授一行来校访问。我校校长郑家建会见来宾一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文学院、中琉关系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见。
郑家建对木暮一启教授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发展近况、办学特色以及对外交流合作情况。他表示,我校与琉球大学友好合作与交流历史悠久。多年来,在师生互派、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深入而卓有成效的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各校自身建设与发展,更加深了理解,增进了友谊。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继续挖掘潜力、深化合作,进一步拓展我校与琉球大学、冲绳国际大学南岛文化研究所的合作领域。期待在“琉球学”学科建设方面与各方携手共进,在联合研究、史料整理、学术出版、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共同开创中琉关系研究的新局面,助力中日人文交流创新发展。
木暮一启介绍了琉球大学的优势特色学科和国际化办学情况。他表示,两校自缔结姐妹校关系以来,在中琉关系研究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学术往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希望两校凭借良好的学科优势和扎实的合作基础,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搭建新平台,积极助推福建与冲绳在历史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发展。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纪念福建师范大学中琉关系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琉球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开幕式,11月15日上午在福建福州召开。当天下午,纪念中琉关系研究所成立30周年的重要活动“琉球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举办。
福建师范大学自20世纪60年代围绕中琉历史关系开展遗址调查、文物保护、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等工作,1995年成立中琉关系研究所,成为中国目前唯一以中琉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
中琉关系研究所已成功创建中国与琉球历史数字博物馆,先后获得《中琉关系通史》《琉球王国历史与“琉球问题”研究》等国家社科重大项目5项、国家社科一般及青年项目14项,出版中琉关系研究著作20余部,相关成果获得学术界广泛关注和肯定。长期与琉球大学、冲绳国际大学南岛文化研究所以及一般财团法人冲绳美之岛首里城管理中心等冲绳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密切的研究合作关系,合作编纂《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7卷、《琉球文献史料汇编》2卷。自1994年起,已成功主办五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