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卖4.5元的东方树叶,2.2元的康师傅冰红茶,还有3.6元的统一阿萨姆奶茶……以好特卖、嗨特购这样的折扣超市,与万辰集团、鸣鸣很忙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量贩集合店崛起,已经成为冲击传统饮料渠道的一股凶猛力量。
市场研究机构Worldpanel消费者指数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折扣店、会员店实现高速增长,消费者在零食店购买饮料的渗透率已达到40%,而在2023年这一数字还只有20%。
界面新闻从尼尔森IQ获得的另一份报告显示,根据公开信息推算结合尼尔森IQ零研数据,从快消品全渠道销售重要性和增长率来看,对比2025年6月与2024年6月的滚动年度总计销售数据,零食店的销售增长已经达到20%。
但对于饮料商家来说,折扣超市和零食集合店,正在带来一场渠道重构的风暴。
界面新闻获悉,有一家头部饮料公司曾经对折扣超市这样的渠道有抵触,因为会扰乱价格体系,但今年开始“认了”,因为增长确实很快。
饮料品牌们最初的怀疑和抵触,源自于这类渠道确实称得上“价格屠夫”。
界面新闻在走访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好特卖发现,这里的饮料货架已经占据门店三分之一左右的位置,而一些品牌饮料与隔壁便利店以及盒马的差价明显。
例如500ml装的东方树叶卖4.5元,旁边7-11便利店价格是6元;柠檬共和国的小青柠汁卖3.9元,便利店价格是7.9元;元气森林气泡水卖2.9元至3.5元,而盒马的价格是4.8元。整体来看,同款饮料价格要比便利店低30%至50%左右。


当然,好特卖这些饮料的最大区别在于日期不是最新,而它也会在价签旁边标注,比如只卖3.9元的柠檬共和国小青柠汁有效期还有不到半个月。

一个正在逛店的消费者告诉界面新闻,自己就在楼上办公,“买饮料马上就喝了,不囤货无所谓有效期近不近”。但她也会留意品牌,一瓶有“俄罗斯”字样的饮料被她拿起又放下,“不会是假洋牌吧。”
从品类上来看,折扣超市和零食量贩店基本实现了对饮料的全品类覆盖,从碳酸饮料到茶饮、果汁、功能饮料、乳饮料无一幸免,而且将饮料的主流价格带从3-5元区间,打到了2-3元。


之所以能卖得便宜,一方面是如好特卖这样的折扣超市会拿到日期没有那么新鲜的尾货、临期产品;另一方面,是零食量贩店可以直接与品牌方建立深度合作,以“工厂—总仓—门店”的模式,砍掉3-5层中间商,以规模直采的方式实现低价。
但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品牌价格体系的受损。
一个在江苏长期做饮料生意的经销商告诉界面新闻,传统经销商的日子确实开始难做,“有时候零食店的售价甚至会低于小经销商的进货价,出现价格倒挂现象。”她说,而有时候消费者也会拿着零食店的价格来比价,觉得就该卖那么便宜,而甚至有小卖店的老板悄悄从零食店拿货。
农夫山泉也曾表现出强硬态度。
譬如这家公司对红瓶包装水有较为严格的渠道价格管控措施,长期以来在全国统一零售价都维持在2元/瓶左右,而为了保持价盘稳定,该产品也几乎没有进入到万辰集团、鸣鸣很忙等零食折扣店。这样的做法是为了维护品牌价值和经销商利益。
但同样是农夫山泉旗下的东方树叶,并没有拒绝打折的货架,相反消费者可以在折扣超市或者零食店货架上看到它相当多的产品,同时便利店也有各种促销。
一个广东的饮料经销商告诉界面新闻,“东方树叶零食店卖4.5元,实际上便利店也有10元3瓶的活动价,电商到手价也差不多3-4元。但是指导价是5元。”
而在他看来,万辰集团、鸣鸣很忙这样头部零食集合店对于饮料市场来说,“不仅是增速快,而且已经是头部渠道了。”
这两大集团此前已经各自通过收购合并完成大幅扩张,并通过资本化进一步跑马圈地。根据财报以及招股书,这两大集团的门店一共已经超过3万家。
于是对于大部分饮料品牌来说,抵抗这样的渠道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多品牌也开始采取更为积极的策略。
中国旺旺在2025财年上半年(截至9月30日)的财报中称,零食量贩渠道实现高速增长,占集团收益比已达约15%。而在2024财年,这一渠道销售贡献占比是10%,2023财年则只有中低单位数。

欢乐家在2025年三季报中提到,今年1-9月,公司在零食专营连锁渠道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成为业绩重要支撑。按照其三季度总营收10.42亿元计算,零食专营连锁渠道的销售占比已经达到13%。
大品牌“积极拥抱”零食量贩渠道的方式,一方面是调整价格体系,与零食店采取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则是提供渠道定制化的产品。
比如中国旺旺在财报中提到,公司积极主动推出零食量贩渠道定制新品;而欢乐家也在该渠道推出定制化产品,比如果杯装、利乐包等。
就连可口可乐也在今年推出了零食渠道的专供版本——可口可乐、雪碧偷偷“瘦身”100ml,400ml包装每瓶售价3.5元左右。

这样做到好处是,品牌既进入了零食店这样的渠道冲销量,用专供版本让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觉得划算,但同时又能保护价盘,不损害传统经销商的利益。
零食店通常用低价大牌让消费者感知到便宜,但更多的还是借此售卖毛利更高的新品牌,不过新品牌的突围赛同样激烈。
饮料品牌有丛气联合创始人唐顺跃在采访中对界面新闻表示,“新品牌在前两年零食店快速增长过程中还是获得了一些机会,但是今年进入相对稳定状态后,商品结构也在调整,新品牌,尤其是白牌已经没什么机会。但是还有做定制品的机会。”
他告诉界面新闻,有丛气也在积极拥抱,争取合作定制产品。“为零食店的用户提供新的、以成熟品牌为满足的产品价值,相应的,我们会提供更低的售价和更高的毛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